《秋分》時節防燥涼

秋分時節防燥涼

按舊曆說,秋分剛好是秋季90天的中分點。正如春分一樣,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時間的長短再次相等。從秋分起,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2022年的秋分正好落在9月23日。

秋分後氣溫速降,寒涼漸重,易受風寒,也常引起許多舊病復發,因此需要大家多加注意。

秋燥分溫涼,療法大不同

金秋季節,天氣轉涼,晝夜溫差較大,氣候變化無規律,是各種疾病的多發季節。另外,雨水稀少,天氣乾燥,易出現口乾、鼻乾、咽乾、舌乾少津、乾咳少痰、皮膚乾裂等現象,此即醫學上所說的〝秋燥症〞。

一般而言,從秋分開始,人們的秋燥症狀多屬於涼燥。秋分之前有暑熱的餘氣,故多見於溫燥;秋分之後,陣陣秋風襲來,不僅使氣溫變化劇烈,而且使氣溫速降,寒涼漸重,所以多出現涼燥。

在傳統中醫上,由於溫燥是由熱邪和燥邪侵犯肺部所致,所以應以清熱潤燥為主。而涼燥多由於寒邪共同侵犯肺部所致,因此除了潤燥外,還應吃一些溫性的食物。

多種吃梨法,養生效果佳

秋燥時節,養生食物第一名就是梨。梨能退火潤肺。唐代藥王孫思邈說,梨能〝除客熱心,止心煩〞。李時珍說,梨能〝潤肺涼心,清痰降火,解瘡毒、酒毒”。由此可見,梨對熱性病的煩渴、咳嗽、喉痛、失音、眼赤腫痛、大便不通等症,均有良好的療效。而且食生梨,可清六腑之熱;熟食,又可滋五臟之陰,非常值得推薦。

梨的吃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生食:最好削皮後食用,秋天如能每日堅持吃2個梨,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秋燥。

2.熟食:去皮後蒸煮均可,也可與紅棗、蘿蔔、綠豆等一起熬湯吃,其養身的效果更好。

3.也可將梨把兒周圍用刀鏇下來作為蓋,掏出核後灌上蜂蜜和貝母,再把蓋蓋上,放在碗裡上鍋蒸熟,早晚各吃1個,對治療氣管炎和咳嗽不錯。

但是秋分之後,梨就不宜吃得太多,尤其是虛寒體質如冠心病、糖尿病、身體陽虛、畏寒肢冷者、腹胃虛的患者弱者,以及孕婦都不宜吃太多吃梨。

秋分後,白蘿蔔溫辛潤燥不可少

秋分之後,白蘿蔔可說克制深秋〝涼燥〞的有效蔬果之一。因為在中醫看來,白蘿蔔是溫性的,微微具有辣味而且多汁,辛辣具有行氣的功效。

有句民諺:〝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意思就是說,盛夏之時,陽氣在表,胃中虛冷,胃屬長夏屬土,人人都知道,寒涼傷胃,加上盛夏酷熱,人們又貪食寒涼,所以夏天宜吃薑;而冬月之時,陽氣在裡,胃中煩熱,所以吃白蘿蔔雖好,但由於白蘿蔔味辛甘,所以脾胃虛寒、進食不化或體質虛弱者宜少食;白蘿蔔破氣,服人參、生熟地、何首烏等補藥後不要食用,否則會影響藥效。

除了白蘿蔔外,菠菜和山藥在防治〝涼燥〞上,同樣具有卓著的功效。以上這些食物,均可在寒露之後多多進食,以遠離寒燥的侵擾。

深秋時節,大蒜保健功效多

大蒜一直是人們用於治療疾病和保持健康的藥物之一,但大多數人都只知道大蒜可殺菌,能治療痢疾、腸炎類的腸道疾病。大蒜性溫,入脾胃、肺經,在治療寒性咳嗽、腎虛咳嗽效果同樣非常好,而且方便簡單。如果患了因寒燥而引起的咳嗽,只要以喝大蒜水為主,並配合調理脾胃、補腎、補肺的溫熱食物一同食用,很快就能控制症狀。

有不少人不吃大蒜,是因為害怕吃了以後嘴裡的氣味會比較重,影響和他人的交流。在此推薦吃完大蒜後喝一杯咖啡、牛奶或綠茶,都可以起到消除口氣的作用。還可以嚼一些綠茶葉,效果更好。平時準備些口香糖,也可以在吃完大蒜後派上用場。

按摩太淵穴、曲池、三陰交穴

太淵穴的位置很容易找,它位於掌後內側橫紋橈動脈中,就是中醫平常切脈時寸脈所在的地方。因為太淵是手太陰肺經的原穴,是肺臟元氣留止之處,它不但可以調整肺氣的升降功能,同時可以疏暢三焦氣機。按摩刺激太淵,可以防治肺系統的眾多病症,如咳嗽、胸悶逆氣、嘔吐、眼睛紅腫、氣喘、咯血、多痰等。因此,無論是寒燥引起的咳嗽還是溫燥引起的咳嗽,都可按摩太淵穴進行治療。

太淵穴的作用很多,平時把它作為保健穴經常按揉,效果會很好。此外按摩手肘外側肘橫紋終點處的曲池穴以及內踝上四指位置的三陰交穴。因具有活血滋陰清熱、改善皮膚乾燥狀況的作用,而使您擁有健康好氣色。

皮膚乾燥搔癢,從護肺開始

許多人一到秋冬季節就感到皮膚搔癢,一直癢到第二年的四五月份,待天氣轉暖後才逐漸恢復正常。西醫治療,大多數都是從皮膚入手。像護膚霜、綿羊油等油脂性的東西,可以幫助滋潤皮膚。市面上有針對秋冬皮膚癢開發的產品,可請教專業人員。中醫上,肺主皮毛,要確保皮膚的水嫩光滑,為肺補水可說就是第一要務了。一般用得最多的就是多喝水,可是這種方法並不一定能夠真正解決問題,往往只能導致如廁次數的增加。喝水多雖能提供較多的水源,但不一定最終充實到每個細胞中去,並完成新陳代謝的過程,這就是所謂「氣化」的問題。因此,選擇一些具有潤肺功能的食物,如我們前面介紹過的梨、蜂蜜、冰糖、大米、蓮子、百合等都具有潤肺的功效,使體內水份能妥善吸收,並輸送到身體每個需要的部位,特別是我們的皮膚。需注意的是,在吃潤肺食物的同時,要盡量少吃或不吃辣椒、蔥、薑、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狀。

圖片來源:網路及《極簡養生》,新自然主義出版,游敬倫醫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