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避暑濕

「小暑」已是熱氣襲人的時節,而且空氣中濕度大,古諺說:「蟋蟀居宇鷹始騺」意思是說蟋蟀躲到牆角納涼,老鷹也開始飛到高空清涼處避暑,那您是否也要採取一些行動了呢?

遇到生冷食物,再考慮一下

此時正好適合病原微生物生長繁殖,人們又偏喜好生冷食物,很容易造成食物中毒或腹瀉腸胃炎。因此,當遇到生冷食物,一定得再考慮一下,檢視食物的新鮮度與安全性。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雲:〝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至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可見,養生之道,是在四時調養,必須學會適應大自然的規律,也就是要按照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日月運行規律進行。因此,夏天之際,心火旺盛,應該減苦增辛,以養肺氣。宜食暖,不涼腹,慎食肥膩,多食蔬菜,可食菽與雞,不吃夜食,不可多吃生凍之物。

多吃消暑解熱及辛辣食物

夏天有道菜可以多吃,那就是苦瓜!苦瓜本身具有消暑去熱、明目解毒的功效,對人體是非常有好處的。從中醫理論上講,辣椒的辣是辛味口味偏重的一種,熱夏中不應多食。相對來說,蔥、蒜等辛辣菜品要溫和很多,在夏季可適當多吃點,這樣才能真正達到養肺之功效。

此外香菜、韭菜、生薑、白蘿蔔、洋蔥、油菜、芹菜、茴香、陳皮等,多常見為蔬菜類,大多具有發汗、行氣、活血、化瘀、開胃等作用,可補益肺氣,尤其對於肺氣虛的人更應如此。

小暑吃大蒜,疾病減一半

在中國大陸北方,大蒜是多數人不可缺乏的每餐必備作料,尤其在到了夏季,涼拌菜中更是少不了大蒜的身影,許多人都把它當作預防疾病的「良藥」。《農書》上說,大蒜「夏日食之解暑氣,北方食肉尤不可無,乃食經之上品。」炎熱的夏季,是急性腸炎的好發季節,每日食用生大蒜,可有效防止其發生。

關於吃大蒜治療腹瀉的偏方和驗方,在唐代孫思邈用大蒜治療泄瀉暴痢,明代李時珍則用大蒜治療霍亂及冷痢。古人還主張將大蒜作為旅遊時必備之藥物。元代王禎在《農書》中說,將大蒜「攜之旅途,則炎風瘴雨不能加,食之臘毒不能害。」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大蒜具有抗菌能力,對痢疾桿菌、霍亂弧菌、大腸桿菌、葡萄球菌、傷寒桿菌、炭疽桿菌、黴菌等均有殺滅作用。

若能將大蒜搗爛食用,效果會更好。因為在大蒜的鱗莖中含有蒜氨酸和蒜酸,它們在鱗莖中各自存在, 把鱗莖搗碎後就可以使兩者接觸,蒜氨酸才能在蒜酸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有揮發性的大蒜辣素,養生效果更佳。如您嫌大蒜有味道,除了刷牙亦可嚼口香糖或喝一口醋。另外用咖啡來綜合大蒜味道的效果更好,因它裡面的一種成分能和蒜素結合,消除氣味。

但是腸胃敏感或有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及慢性胃炎者,也忌食大蒜,因為具有辛辣味的大蒜素會刺激腸胃道,使腸胃黏膜水腫,對病情不利。

小暑多吃薑,不勞醫師開藥方

「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師開藥方」。自古以來中醫學家和民間有「生薑治百病」之說。夏季飲食更是離不開薑,吃生薑可預防夏季疾病。

在夏季,很多人吃不下飯,食慾大減,不妨在吃飯時食用幾片生薑,有閒為增進食慾的作用。夏季也是細菌生長繁殖異常活躍的時候,易汙染食物引起急性腸胃炎,適當吃些生薑或喝薑母茶(用乾薑煮出的茶水),就能有防治作用。

夏季人們好貪涼,將電扇、冷氣對著吹,反而易受風寒。喝點薑糖水,有助於驅逐體內風寒。

吃薑好,注意事項不可少

1.不要去皮:有些人在吃薑時,喜歡削皮,這樣做不能發揮薑的整體功效。一般的薑,在用清水洗淨後就可以切絲、切片即可。

2.並非人人適合吃薑:凡屬身體虛弱、虛火上揚者、身上易有毛囊炎者、胃潰瘍、膽囊炎、糖尿病、痔瘡的人,都不宜時用生薑。

3.薑不可過量食用:夏季天氣炎熱,人們容易出現口乾、煩渴、咽痛、汗多,生薑性辛溫,屬於熱性食物,適量食用即可,過量反而不利,此乃過猶不及。

4.慎食生薑紅糖水: 薑紅糖水只適用於風寒感冒或有胃寒、發熱者,不能用於暑熱感冒、風熱感冒,也不能用於治療中暑。

收斂心氣,食酸〝養心〞  

夏日心火旺,情緒敏感,卻是〝養心〞時節,可適當吃些酸味食物,取其收斂、固澀的之功,以收斂易耗散的心氣,避免心神受傷。這個季節出汗多,最容易丟津液,吃些酸味可預防流汗過多,還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如番茄、草莓、檸檬、獼猴桃、烏梅、葡萄、山楂、菠蘿、芒果之類。吃飯的時候,還可以在菜餚中加些醋,幫助腸胃道功能。